聲明: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,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,文中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,請知悉。
前言
廣東女籃的迪拉娜完成了一次令人震撼的劈扣,讓全場觀眾目瞪口呆。視頻中她仿佛一顆疾馳的子彈,輕松地將籃球砸進籃筐。
盡管她展現出如此強大的身體素質與賽場表現,卻未能入選最新一期的國家隊名單。這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原因?什么樣的球員,才能最終獲得國家隊的青睞?
最硬的那塊骨頭
迪拉娜·迪里夏提,這個名字在中國女籃的陣容中并不算特別耀眼。她不是那種每場比賽都能輕松砍下三四十分的得分機器,她的價值往往體現在數據之外的地方。她更像是球隊中的“防守專家”,專司臟活累活。
在上個賽季的WCBA總決賽中,廣東女籃戰勝了幾乎不可戰勝的四川隊,上演了一場精彩的逆襲之戰。那輪系列賽中,迪拉娜成為了廣東隊壓制四川隊的關鍵人物。
她的任務非常明確,那就是死死纏住對方的強力外援。整場比賽中,她用強硬的身體對抗和嚴密的防守盯人,像一塊牛皮糖一樣緊緊貼住對手,把對方的內線打得毫無章法。雖然她得分不多,但正是她的拼搶和消耗,才為廣東隊的勝利奠定了基礎。
這座總冠軍獎杯,是對她多年付出的最好回報。從10歲離開烏魯木齊來到廣東,這位新疆姑娘將青春都奉獻給了籃球事業。她骨子里那份堅韌不拔的精神,讓她在漫長的替補生涯和激烈的隊內競爭中,硬是闖出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。
在國家隊中,迪拉娜也是一位既熟悉又略顯模糊的存在。她擁有完整的國字號履歷,從青年隊到成年隊,見證了中國女籃的起伏變遷。她不是球隊的主角,但總是在關鍵時刻被教練想起。
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2022年的女籃世界杯。小組賽面對世界第一的美國隊,中國女籃一度陷入被動。主教練鄭薇果斷換上迪拉娜,所有人都明白這個換人的目的——上場去硬拼。
那幾分鐘里,她在場上幾乎是在進行肉搏戰。她用盡全力去頂防、卡位、延誤,硬生生在美國隊的禁區里筑起一道防線。正是靠著她和隊友們拼盡全力的防守,中國隊穩住了局勢,甚至一度將比分追至個位數。
那一刻,她就是教練戰術安排中最值得信賴的“防守盾牌”,專門用來打最艱難的硬仗。最近她的扣籃視頻曝光后,更是引發了大量球迷的熱議。如此出色的球員,竟然不在國家隊名單之中?
一個擁有扣籃能力的冠軍內線,一位在世界大賽中展現過防守價值的悍將,為何會被國家隊排除在外?
解說席上的她
聽起來確實令人費解,但競技體育從來不是簡單的“誰強誰上”。問題不在于迪拉娜不夠優秀,而是她可能并不是目前“最契合”的選擇。中國女籃的戰術體系,已經圍繞兩位核心球員構建——韓旭和張子宇。
韓旭經過WNBA的錘煉,技術更加全面,能攻能守,是球隊進攻體系的核心。張子宇憑借驚人的身高,成為一種“不可復制”的戰術資源,她的成長被視為中國女籃未來發展的關鍵。
在這對“雙塔”身邊,球隊需要的是具備特定功能的輔助型球員。要么是能夠拉開空間的高個射手,要么是移動速度快、能頻繁換防的機動型內線。
而迪拉娜的打法更偏向傳統站樁式對抗和中距離得分。她的優勢在于籃下的身體對抗,而這恰好與韓旭和張子宇的功能存在重疊。在進攻端,她的自主得分能力和戰術組織能力,與韓旭相比還有一定差距。
簡單來說,國家隊就像一臺精密的機器。有時候不是零件不夠強大,而是它的功能與整體結構不匹配。
落選國家隊對任何運動員來說都是沉重的打擊。但迪拉娜沒有沉浸在失落中。在最近的國際賽事中,她以另一種身份出現在觀眾面前——轉播席上的解說嘉賓。
她坐在評論席上話不多,但每一句話都透出專業運動員的獨特視角。當中國隊打出精彩配合時,她激動得幾乎要從椅子上跳起來,這種由衷的喜悅和緊張,是裝不出來的。
她的心始終與場上的隊友們緊緊相連。她在解說前發了一條動態,說自己剛結束球隊的晨訓和訓練任務。她的下一個目標是即將到來的全運會。作為東道主廣東隊的主力,她肩負著帶領球隊爭勝的重任。
在訓練場上,她與楊舒予等一同成長的隊友們并肩作戰,揮灑汗水。那份從青少年時期就建立起來的友情,是籃球之外最珍貴的財富。
迪拉娜的扣籃在球迷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瀾,它不僅展現了中國女籃運動員身體素質的飛躍,也讓人們看到了這支隊伍內部競爭的激烈程度。
或許這就是“黃金一代”的代價——人才濟濟,位置有限,每一次選擇都意味著一次艱難的取舍。
結語
對于迪拉娜而言,那個震撼的扣籃也許從來就不是為了向誰證明什么,更不是一張通向國家隊的“通行證”,那更像是她對自己的一種宣告。
宣告著一位老將對身體極限的不斷挑戰,宣告著她心中那團從未熄滅的籃球熱情。那一記劈扣,不只是對世界的展示,更是對自己的肯定。
國家隊的大門是否會再次為她打開,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答案。但可以確定的是,迪拉娜的下一次騰空而起,首先是為了她自己。
上一篇:遼寧更新最新訓練!楊鳴歸隊,干擾訓練為主,工具都被干折了!
下一篇:返回列表